利用应收账款与在建工程虚增收入、虚减成本 肖永明如此包装藏格控股

2019-09-19 09:00:29     来源:和讯网

  9月18日,和讯网曾发布文章《藏格控股(000408,股吧):钾肥资本玩家肖永明的的蚁封穴雨之道》引起广泛关注。90年代依托餐饮起家的肖永明,极具商人头脑,巧用商机将实业做到登峰造极之时,及时投身资本市场,筹划IPO筹资20亿演化为估值90亿借壳金谷源。

  将藏格钾肥IPO筹资20亿做到90亿注入上市公司,在拟整体注入上市公司的巨龙铜业作价290亿被取消后,转而求其次,再度将巨龙铜业“折价”卖入上市公司“以资抵债”,肖永明的资本筹划或远不止此。

  既然巨龙铜业注入上市公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那么肖永明退而求其次,采用蚂蚁搬家战术―将巨龙铜业分阶段分步骤注入似乎不无道理。

  某投行人士告诉和讯网,藏格控股注入资产的评估太过儿戏,背后必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利益输送,涉嫌侵害中小股东权益,一旦相关部门现场核查,必然会有所斩获。

  本文重点分析藏格钾肥近几年的经营业绩质量情况,后续,和讯网将重点分析肖永明拟注入上市公司的巨龙铜业,试着解读肖永明的资本腾挪术。

  高业绩承诺泡沫的破灭背后的投资故事

  此前注入上市公司涉嫌被高估的标的资产―藏格钾肥,曾经也做足了业绩承诺的功课。根据相关公告,藏格钾肥2012―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25.41亿元、17.58亿元和26.8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4.36亿元、6.29亿元、8.57亿元。

  同时,藏格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承诺,标的公司―藏格钾肥2016-2018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预测净利润为11.45亿元、15.03亿元、16.27亿元。

  是泡沫就会破灭,时间或早或晚。

  由于2015年藏格钾肥的业绩并未披露,和讯网研读了完成借壳的藏格控股2016年―2018年经营业绩,试图将钾肥资本玩家肖永明的战略筹划有更深了解。

  藏格钾肥2016―2018年经营业绩如下:

  

时间

2016-12-31

2017-12-31

2018-12-31

扣非后净利润―万元

94,608.81 

124,213.99 

128,746.91

业绩承诺―万元

114,493.89 

150,254.23 

162,749.76

  2019年5月5日,作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财务顾问的国信证券(002736,股吧)发布致歉公告,业绩对赌三年均未完成相应指标。

  国信证券公告中指出,目前利润补偿方案,除去股票补偿外最大利润补偿缺口为75,175.88万元,藏格投资、永鸿实业、肖永明、林吉芳尚有其他大量资产,具备履约能力。

  截至目前,相关补偿尚未任何进展,藏格控股股本也无任何变化。

  业绩对赌未完成只是表象和数字,而实控人肖永明的资本筹划也远远不止于此。

  在建工程完工却不入固定资产 虚减费用只为业绩对赌

  根据藏格控股2018年报,在建工程总金额高达13.1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53.21%,而2017年在建工程仅为1.74亿元。

  和讯网查看年报发现,在建工程系藏格控股子公司藏格锂业2万吨/年碳酸锂一期项目建设投资增加所致。

  藏格控股在2018年年报的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中指出,藏格锂业按照预期的项目计划推进,确保项目施工进度、安装进度及建设质量,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一期工程(年产1万吨碳酸锂)已顺利建成投产,投产后一次性得到碳酸锂含量大于99.6%的合格产品,产品经权威部门检验全部达到电池级标准。

  而藏格控股发布藏格锂业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公告是在2019年1月14日。

  按照公告时间推算,藏格锂业完全可以在年报截至的12月31日前投产,选择延后不足半月,藏格控股也是煞费苦心。按照会计准则,在建工程应在投产之后转入固定资产,一旦转入固定资产,下个月就得开始计提折旧,势必会影响当期经营业绩。

  2018年毕竟处于业绩对赌期,原本完成业绩对赌就无望的藏格控股,毫不迟疑的将投产时间延后了半个月。

  然而,即使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且首批产品已达标,藏格控股依然没有将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打算。

  2019年半年报显示,藏格控股在建工程金额13.40亿元。

  2018年,藏格控股固定资产金额31.61亿元,2019年6月31日,藏格控股固定资产金额30.16亿元,固定资产无太大变化,且期间资产处置收益金额为零。

  这就是说,截至2019年6月31日,13.40亿元在建工程是2018年的延续,并无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据藏格控股2019年半年报,在建工程的增加是碳酸锂项目投资所致,且明确指出2 万吨/年碳酸锂项目工程进展为88.19%,投入已超出预算19.97%。

  半年报所披露信息与公司1月14日公告称一期年产1万吨碳酸锂已顺利建成投产相互矛盾。

  工程进展不足90%又如何顺利建成投产?究竟是财务数据有误还是公告误导投资者?

  根据会计准则,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条件有以下三条:

  1)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实体建造(包括安装)或者生产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

  2)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与设计要求、合同规定或者生产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合同或者生产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3)继续发生在所购建或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支出的金额很少或者几乎不再发生。

  以上三条藏格锂业年产1万吨碳酸锂的一期工程都已具备,为何迟迟不将金额13.40亿转入固定资产?

  推迟折旧避免影响当期业绩或许是最好的解释,毕竟不能给业绩承诺三年不达标的财报雪上加霜。

  高企应收账款―涉嫌利用经销商虚增收入

  截至2019年6月30日,藏格控股的应收账款高达14.42亿元,应收账款1年之内的金额为14.94亿元;报告期坏账准备计提6061万元,计提比例为5.41%;

  公司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7亿元,2018年下半年营业收入21.36亿元,也就是说近1年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9.43亿元,则1年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营业收入高达50.76%,预示着藏格控股有一半收入转化为应收账款,那么要维持持续经营,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将越发紧张,事实也是如此。

  2019年上半年,藏格控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4亿元,2018年同期为-2.11亿元,2017年同期为-5.90亿元。

  表面上看是藏格控股的现金收回及时,实际上其现金流只是通过延长应付账款的支付而“做出来的”。

  

藏格控股近几年应付账款情况

 

2019-06-30

2018-12-31

2018-06-30

2017-12-31

2017-06-30

2016-12-31

应付账款―亿元

8.23

8.53

1.7

2.51

1.88

2.71

营业成本―亿元

2.72

8.48

2.9

8.55

3.21

7.38

应付账款平均

8.38

5.115

2.105

2.195

2.295

2.71

应付账款周转率

0.32

1.66

1.38

3.90

1.40

2.7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1124.52

220.16

264.94

93.70

260.96

134.03

  2019年上半年,藏格控股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为1124.52天,也就是说其供应商至少需要3年以上才能拿回货款。

  实际上,公司2019年半年报,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630.95,这意味着该部分应收账款至少需要2年才能完全收回。

  实际上公司2016年重组之后,虽然收入基本上每年都呈现增长态势,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逐年递增,由2016年的24.26天一路递增至2019年6月30日的630.95天,甚至出现目前应收账款远远超过营业收入的情况。

  由于藏格控股的钾肥采取公司采取直销模式为主、经销模式为辅的销售模式,那么其日渐高企的应收账款与日渐紧张的现金流,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地雷。

  高出同行20%的毛利率从何而来

  根据公司近3年业绩报告,和讯网将东方铁塔(002545,股吧)的钾肥收入与毛利率与藏格控股进行对比,发现藏格控股同期毛利率均远高于东方铁塔。

  除了规模优势之外,藏格控股是如何保证高出同行近20%的毛利率?

公司名称

指标

2019年6月

2018年

2018年6月

2017年

2017年6月

藏格控股

收入―亿

7.40

27.21

9.48

31.73

10.80

 

毛利率―%

63.84

69.47

70.68

73.05

70.24

东方铁塔

收入―亿

4.05

10.21

4.54

7.89

3.05

 

毛利率―%

50.85

56.60

54.46

52.13

44.11

  鉴于东方铁路收入由钢结构与钾肥两大产业,因而财务报表的相关费用难以区分,无法与藏格控股的费用明细进行对比。

  根据2018年报,藏格控股还被瑞华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原因是其孙公司上海藏祥贸易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25日利用客户的应收账款及供应商的预付款合计18亿元用于购买金瑞华安持有的五矿证券腾势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收益权。

  瑞华表示难以确定藏格控股孙公司藏祥贸易与客户及供应商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以及交易的准确完整性。

  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以上款项是否存在瑞华不确定也不背锅,至少事实没有证明存在。这也是被深交所关注函里重点提及的,从而揭开了实控人肖永明关联资金占用的黑幕。

  后续,和讯网还将针对藏格控股“以资抵债”资产―巨龙铜业进行分析,测试肖永明是否存在“蚂蚁搬家式”将其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以及该资产如何根据实控人肖永明“需要“而“价值伸缩自如”。

(责任编辑:李由 )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