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院士专家齐聚重庆分享经验

2019-10-20 17:09:2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雍黎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10月19日-21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汇聚一堂,围绕“活力城乡、美好人居”主题作学术报告,交流前沿观点,分享智慧和经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沙里夫视频致辞。

大会现场。受访者供图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出席开幕式致辞,他表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编制规划,是要以人的需要、感受和全面发展来安排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既要从宏观层面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更加均衡高效配置,也要从微观层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绿色开放空间、社区生活圈、城市安全等诉求,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空间布局的安全便利、舒适宜居、美丽有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年已选取了11个试点城市开展体检工作,明年将扩展体检城市范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黄艳说,以人民为中心是城市化进入到下半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的出发点。要了解不同人群的共性需求,创新城市工作方式方法,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制度、机制、技术以及行动落实到城市各个角落的具体工作上去。对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管理粗放等“城市病”现象要深入调查研究,针对性开出药方,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和方案。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完善空间治理 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既要有产业的高质量,也要有空间的高质量。空间治理是在国家基本制度和大政方针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空间的主体功能定位,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以及各项工作精准落地的治理模式。

“今天,一座城市是否有活力,已成为城市竞争力比较的重要尺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认为,城市活力源自市井生活活动、人与自然的互惠共处、文化习俗和传统等,“可以通过对城市空间功能的科学分割,关注自发自愿的城市活力等途径,让城市更有吸引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表示,空间规划要遵循6个基本逻辑,即生命、蔓延、永续、四维、腰点、闭环逻辑。虽然学科知识不断扩充、多学科不断交叉融入规划,但是规划就要回归本质:即规划目标、路径选择、发展动力、监测评估、修正优化。不管域怎么变化,最后主题是规划。

“好的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城市生活的舒适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表示,结合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具体特点,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优化人流动向、对既有街区进行再造,为城市生活提供新亮点。

“我们的规划工作要站在未来,思考当下,运用前瞻性思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提出,近20年来,科技飞速发展,5G、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规划工作者应该看到这一点,思考高科技对未来城市的改变,立足于此思考如何用规划设计让城市生活更宜人。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