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仁南村第一书记邢健:踏踏实实把农村工作做到实处

2019-11-19 18:25:21     来源:人民网-海南频道

编者按:有一群人,他们始终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为贫困群众脱贫摘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驻村第一书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网海南频道推出策划“奋斗的中国人・海口驻村第一书记”系列报道,采访海口7位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海口脱贫攻坚的精彩画卷。

人民网海口11月19日电(王硕、符武平)“做农村工作,就要务实点去做,不能老是嘴上说,你确实做了工作,大家肯定会看到。”邢健是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仁南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皮肤黝黑,说起话来总是笑。他用海南话在村头跟老乡们拉家常的时候,没有人会知道他是个书记。

2019年2月,邢健从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调任到仁南村,从机关单位的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多年在边防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几乎没经历适应期,一到任就谋划起村子发展。

8个月以来,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助脱贫,抓党建,整合土地,布局产业,整治人居环境。如今,80亩常年撂荒地整合成用于发展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完成接洽近200亩的热带农业采摘园和近20亩的蘑菇基地,未来仁南村将借助潭丰洋湿地公园,与周边村子形成联动,发展乡村度假旅游。仁南人,离吃上旅游饭的梦想越来越近。

邢健在贫困户菜棚查看即将上市的蔬菜

以身作则 做好团队建设

仁南村位于龙华区新坡镇西北部,处羊山东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火山熔岩地貌,土地开发成本高,大量村民自家土地长期撂荒。

十二五时期,仁南村被定为十二五规划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到2019年,仁南村还有未脱贫户3户。

看到村里有这么好的自然条件,交通又便利,周边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项目落地,邢健心里打定主意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但村集体没有土地,整体开发就不具备条件,想要发展产业十分困难。

村子不发展,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长此以往,村民甚至村干部都看不到发展的希望。2019年,仁南村还被评为软弱涣散党组织。

“我们刚下来的时候,村委会基本工作的运转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村两委干部上班值班都不按制度落实,党建工作也常常流于形式”,邢健说,村民办事经常找不到人,找到了人又经常因为权责不清互相推脱,一件承诺的事无法兑现,村两委也就失掉了威信,村集体工作常常陷入困境。

驻村第一件事,邢健就从村两委班子抓起,定制度,设岗位,定责任,抓落实。

没有人带动,驻村工作队就以身作则,每天按时上班,处理村民的大小事务,能办的及时办,办不了的想办法办。一开始是一两个干部来,慢慢的大家看到驻村工作队真的是要做事,来的人就越来越多。

为了把大家团结起来,邢健借助各种方式把大家拉在一起,通过定时上党课和借助党日活动组织大家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第一次环境整治活动,来的党员除了村两委干部,只有四五个人,第二次稍微就多一点了,第三次我在群里面再通知,53个党员到了48个。”邢健说。

距离近了,沟通就多了,隔阂和矛盾就少了,大家凝聚力也出来了,“干什么活儿都好干”。邢健说,一开始个别村两委干部一个月见不了几次面,现在村两委干部一个月最少20天与驻村工作队一起吃饭,“其实他们家也就住在附近”。

谈起工作,邢健说的最多的就是“做就行叻”。从看着驻村工作队做,到跟着驻村工作队做,现在主动做, 以前不看好产业发展的干部,也能主动承担协调村民的工作,推动村集体项目用地的整合。“农村工作不仅要有方法,还要动真感情,用情沟通,以情带动。”邢健说。

邢健在与农户交流菜地种植管理情况

稳中有急 把产业做实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邢健一开始就提出了要发展产业,但刚一提出就被村里人泼了冷水。“这个东西做不了”,“很难做”,连村书记都没有信心。

“做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让村民相信,你要让村民知道你要干什么,前景怎么样。”为了让村民看到希望,邢健和驻村工作队四处联络,看到商机就带村干部四处参观考察。

听说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有前景,邢健就带着村干部去澄迈参观养殖基地,了解怎么生产的,怎么做的,怎么销售的,怎么做宣传,让村民心里有数。

光了解还不够,有了眉目,邢健觉得更重要的是让村民相信事情能做成。“以前村里也有过项目引进,但大部分都失败被搁置,村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时间久了村民对这样的事心里就有芥蒂”,邢健告诉记者。

要发展产业就要整合土地,而土地问题牵涉人多、利益广,难免会有各种不理解,村民也骂过,不满意的时候12345投诉电话每天打不停。但邢健总说,要“慢慢来”。

为了把这个项目落实,邢健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深入走访61户农户160余次,组织召开土地整合推进会3次,村民代表大会3次,村民大会1次。

80亩的虾塘,涉及61户农户的承包地,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挨家挨户去走访,在乡贤的配合下,慢慢把土地这个老大难的问题给“磨”下来,项目也“落”了下来。

八个月的驻村工作,对于邢健来说就像是一晃眼,“我们做农村经济的产业,说实在话,就是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争取把第一炮打响了。两年的驻村时间已经接近一半,要抓紧做,争取结束的时候不留遗憾”。

邢健在与农户交流菜地种植管理情况

因户施策 为贫困户做好服务

“我们村的贫困户不算多,但每户情况都很不一样。”

身有残疾的村民陈孝福,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大女儿今年8月份因病过世,小女儿和小儿子还在读书。虽然他平日也比较勤快,做着瓜菜种植,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经历这样的变故更是陷入窘境,没有资金,小打小闹的种植就无法有大利润。

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捐助他一批价值2万多块钱的钢质瓜架。没有人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就主动下地帮他搭好架子。

如今,陈孝福的瓜菜已经开始收获,他也成了3户贫困户里面人均收入最高的一户。

村民王大山,生活状态消极,跟家人关系也处不好,经常有矛盾,脱贫积极性比较差。邢健驻村后,主动找到王大山,一边跟他推心置腹的聊生活,一边动员他外出务工改变生活困境,为了方便他爱人照顾两个小孩,还安置她到公益性岗位,负责村委会的保洁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收入稳定了,生活有了保障,要发展的思想也慢慢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如今小两口的月收入至少三四千元,村民常看见小两口一起骑着电车接送孩子。

“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扶贫也是做服务。”在邢健看来,扶贫不仅仅是让农户短暂的脱贫,而是未来也能够有生活保证。需要资金提供资金,需要技术就提供技术,需要工作岗位的,提供工作岗位。让每一个贫困户都能找到长久发展产业。

(责编:潘惠文、蒋成柳)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相关标签: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