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社会资本对绿色PPP参与度,业界人士来支招

2019-11-19 22:06:28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财政部公示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5811个落地项目中社会资本所有制信息完善的项目共5747个,涉及社会资本共10187家,其中包括民营资本3543家,占比仅为34.8%,且同比去年呈下降趋势。如何激活社会资本对绿色PPP(公共私营合作制)参与度?政府在绿色PPP中扮演什么角色?

  在11月16日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中国PPP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主题演讲中说,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推广PPP模式,不断强化对PPP操作的制度约束和规范引导,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在铁路、林业等领域推广了一批试点示范项目。

  本届论坛主题为“绿色PPP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围绕区域开发、生态发展、环境治理、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PPP相关领域热点问题展开研讨。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单靠公共财政难以有效解决。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的领域引入PPP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是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准则。

  Geoffrey Hamilton作为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经济合作与贸易司司长,在论坛现场讲述了联合国推进PPP的理念,即“三大议题”,分别是“如何对社会性的企业行为进行嘉奖”“如何增强政府合作并开发有效项目的能力”“如何展示‘一带一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成果”。他认为,“一带一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联系,是二者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基础,互相共赢与积极溢出效应将在未来显现。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书峰提到,中国尚未完成的城镇化,造就了巨大的市场缺口,这也将是PPP项目“有的放矢”的重点领域。

  “我国有2800多个县,如果把这些县域小城市发展起来有两大问题,第一缺资金,第二缺人才。从PPP发展看,发达国家的PPP项目更多是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查漏补缺,而我们的小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需要整体的更新和系统的补齐,单体项目的PPP显然无法满足地方政府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张书峰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未来行业发展要有四个步骤,一是“导”,立足于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严格的同向体制约束、法律强制和政策的激励,以此将一切生产消费行为导入绿色发展的渠道;二是“提”,运用绿色技术,来改造提升产业门类与结果,形成以绿色制造为主体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三是“融”,以绿色生态资源为基础,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绿色产业链条,促进其他产业绿色化转型;四是“转”,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深度发展,来将绿色生态功能转化为生态产品价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聘研究员徐林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追求的绿色投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他认为,要遵循“两个标准”:一是能够有效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二是投资必须要能够有效降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

  在徐林看来,中国的绿色投资应该集中在五个领域:节能和清洁能源、智能和绿色制造、绿色消费和服务、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经济转型,绿色领域的投资需求和盈利空间越来越大。他认为,要建立一套包括成本补偿机制、绿色资产交易机制等的完整的绿色资产价值实现机制,是鼓励投资来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秘书长李开孟提出了“第三代PPP”的概念:第一代的PPP模式以PFI(私人融资活动)为主;第二代的PPP更注重促进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PPP的概念,而“第三代PPP”把关注点放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减少贫困等方面,这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大家重视第二代PPP,通过价格和制度改革,通过市场机制的建立,通过创新性的回报模式,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样第三代PPP即绿色的可持续的PPP发展,才能建立重要的物质基础。”李开孟说。

[ 责编:陈畅 ]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