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业呼吁摆脱危机模式 质疑负利率政策有效性

2019-11-20 07:36:39     来源:中国经济网

瑞士银行家协会认为,瑞士实施负利率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瑞士经济获得改善后,负利率的副作用和风险正在增加,负利率不能成为常态,瑞士需尽快摆脱危机模式。

日前,总部位于巴塞尔的瑞士银行家协会发布关于负利率政策后果、影响和结构性问题研究报告称,对瑞士经济而言,负利率已不再能满足瑞士经济当前需要,其使命已结束;瑞士经济已从“瑞士法郎冲击”(2015年初瑞士法郎对欧元汇率暴涨40%,给瑞士出口造成损害)中复苏,瑞郎目前币值稳定;瑞士央行需对负利率政策予以及时调整。

瑞士实行负利率已将近5年。2014年底,瑞士国家银行在当时出于多种原因推出负利率政策有其合理性,但从那时起,曾经颇为成功的应急措施即负利率政策变成了常态。瑞士银行家协会认为,负利率对瑞士经济的预期影响已经减弱,在瑞士经济已获改善后,负利率的副作用和风险正在增加。该协会首席执行官乔治・加塞尔对此表态说,根据对负利率实践的密切关注,该政策对瑞士国民、企业和整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已日渐凸显。

报告还审查了负利率政策对瑞士经济的长期结构性影响。具体包括:一些资产类别形成泡沫的风险正在上升。例如,固定收益投资回报率低导致的投资困境,已推动瑞士房地产价格升至创纪录水平,房屋空置率亦随之大幅上升;负利率对储户亦不利,同时也对加重政府、企业和家庭债务负担制造了强大诱因;持续的负利率相当于在制造危机情绪,这将使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进一步疲弱,抑制了经济的活跃性,还限制了在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负利率带来的投资困境和低回报率正在危及养老基金稳定性,进一步加剧了养老基金本已较低的利率水平。一方面,银行正在把负利率的副作用转嫁给其大客户如养老基金用户;另一方面,负利率又进一步拉低了瑞士整体利率水平,使养老基金用户的收益几乎全线下降。这对未来领取养老金的人来说,尤其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央行的负利率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直接压力,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尽管瑞士央行上调了活期存款账户负利率豁免门槛,但这一根本问题依然存在。

鉴于负利率政策有限的有效性和负面影响,瑞士银行家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马丁・赫斯指出,负利率堪比医疗中存在风险的紧急治疗措施,在短期内可能非常有益,但从长期来看,其效果越来越差,风险和副作用也在逐步增加。而且,依赖性会使“停药”变得越来越困难。

报告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根据总体评估,负利率的前提条件现已不复存在,瑞士实行负利率的经济环境已经改变。负利率只是一种非同寻常的货币政策措施,绝不能使之成为常态。鉴于欧洲央行和美联储最新降息举措,瑞士央行在今年9月份曾面临降息压力,但瑞士央行并未进一步降息,而是通过提高豁免负利率的存款门槛,减轻了银行的负担。这一举动颇受欢迎,避免了对瑞士经济的进一步损害。当前,瑞士经济并未处在危机模式,通胀率处于0.2%范围内。此外,自从实行负利率政策以来,瑞郎相对于经购买力调整后的均衡汇率已大幅贬值,瑞士出口已经从瑞郎冲击中恢复。

同时,也有舆论指出,瑞士央行彻底取消负利率政策并非易事。鉴于瑞士与欧元区经济体的紧密联系,瑞士央行在决定结束负利率政策上不能完全摆脱欧元区的影响或掣肘,可谓“愿景很美好,关系很现实”。欧洲央行的政策,瑞士央行不得不跟进。对瑞士这样货币体系不在欧元区但经济上又与欧盟紧密联系的欧洲国家来说,难以完全避开欧洲央行的负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直接与间接影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日内瓦记者 杨海泉)

(责任编辑:冯虎)

(责任编辑: HN666)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免责声明

中国科技新闻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