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瑶山村民口中的“贴心书记”

2019-12-11 09:54:49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沈彦东是共青团广西区委主任科员,2018年3月起,担任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元力村第一书记。他到任后,始终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头等大事,带班子、谋发展、跑项目、搞产业,每天穿梭在崖壁间的通屯道路上,足迹留在了全村山弄间的44个自然村屯。他靠勤劳智慧的汗水,不仅帮助元力村摘掉了多年“贫困村”的帽子,还使村容村貌、居住环境、交通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村民口中念念不忘的“贴心书记”。

不忘初心返基层 用情用力斩穷根

沈彦东(右)在和村民一起喂羊。高东风摄

大学毕业后,沈彦东报考了都安县保安乡党办秘书岗位,选择回到基层锻炼自己。10年间,他一步一个脚印,在乡、市、自治区、中央部委等各岗位锻炼成长。但从河池出来的他,一直挂念着自己的第二故乡。

2015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广西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脱贫攻坚专责小组,沈彦东作为驻组成员参与了大量的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工作,积累了大量扶贫理论知识。2年抽调期满,刚回到单位的沈彦东听说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恰好都安县元力村是共青团广西区委的定点帮扶村,机会难得,他下定决心回到村里,想要帮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到岗后,沈彦东走遍了全村30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屯212户建档立卡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他用电脑制作了村片区图、各屯贫困户分布图等4大类40多张地图和37个数据表,整合成《元力村脱贫工作手册》,并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标注,将所有户籍人口家庭情况直观的展示出来,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上,使村干和工作队员也能对元力村工作了如指掌。

因为山高路陡,经常滑倒摔跤,半年时间,沈彦东穿坏了5双鞋,妻子不得不托朋友从部队购买了几双防滑耐磨的作训鞋。村民们都笑着说:“沈书记,你穿这个解放鞋,就是合格的村干部了”。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立足元力村特点,为元力村的贫困户分别制订简单可行、操作性强的脱贫工作方案,两年间帮助61户贫困户274人顺利脱贫,带领元力村如期摘帽。

党建扶智又扶志 激发活力强组织

沈彦东深知,老党员往往是每个屯最有威望的人,带动党员就能牵动群众。改变群众思想最应该从改变党员思想入手,让党员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先锋,让支部成为引导村民致富的旗帜。

为了聚人心、强组织,他与企业进行了党建联建,每月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赴百色起义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邀请中央党校教授登门授课,带领党员到油茶基地考察,让党员开拓了眼界,提振了信心。多位老党员在学习后主动向党支部提交了学习心得体会,并激动地在党员代表大会上与全村党员代表一同分享体会。2019年初,他又探索党建带产业、区域联合发展模式,联合平浪村、百业公司、都安城北易安新区探索建立“村-企-社区联合党委”,将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

生活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城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区的孩子们准时到“四点半课堂”签到。高东风摄

沈彦东在村小学和同学们在一起。高东风摄

今年春节前,沈彦东在城北易安新区开展党员活动,易安新区的搬迁户韦阿姨向他提出一个请求:“沈书记,我们家搬出县城好是好,但是我儿子儿媳都去广东打工了,留我们两老带着孙子在县城,没钱给孩子上兴趣班,他们每天5点放学了就到马路上玩,车又多,真怕有个万一,我们没法交待。”

针对这个情况,沈彦东在后盾单位的支持下,创建了广西第一家“广西青空间”,引进公益组织开展“四点半课堂”,每天安排2名志愿者为80名搬迁贫困户孩子辅导功课2小时、每周开展周末主题活动,教导这些刚从大山深处搬迁出来的孩子们交通安全、生理卫生、生活常识等“城市课程”,也引导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树立民族认同感。

“四点半课堂”开办1年,孩子们懂得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自信,更反过来影响了他们的父母,周末和假期再也不会带着孩子们返回老家,真正开始融入新环境、新生活,青空间服务站也因有效促进民族融合,被树立为全国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创新试点。

村企合作旺产业 引水修路建新村

元力村祖祖辈辈都是以种植玉米为生,沈彦东深知只有改变思想才能彻底摆脱贫困。为了发展产业,他引进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种植,分三期投资1800万元,开发元力村扶贫示范项目。公司与村委签订了框架协议,也流转了第一批土地。但是大部分群众仍然不理解,因为在他们的想法里,玉米就是赖以生存的粮食,农民不种粮食还怎么生活?

于是他或是到屯里召集村民商议,或是一户一户去到村民家里做工作。半年间,他到每个屯至少开了3次会,思想顾虑最深的弄蕉屯更是开了10余次。针对群众担心租金不兑现的问题,他说服公司以先付钱再生产的方式向村民预付三年租金;针对群众质疑公司租地后会向外聘请劳力的问题,他细心了解各户家庭情况,选出85名“产业管护员”进行管护工作;针对群众害怕公司半路“撤退”无人负责耕地复垦的问题,他邀请县里的法律顾问帮助解释签订的租地合同,更说服公司拿出一笔资金作为复垦押金。

沈彦东在查看村民水柜的蓄水情况。高东风摄

当每一个疑虑都能得以解答,村民终于放心参与进来。项目一期流转县道沿线708.7亩土地,覆盖10个屯326户村民,占全村41.1%,覆盖建档立卡户78户,占全村36.8%,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2019年百业公司支付村民土地流转金、务工工资134.6万元,村民户均年收入增加4130元。

眼看着县道沿线的村屯有了产业,其他屯的村民着急了,也要求他想想办法。于是他向县里申请了7.5万株油茶苗,此时村里的劳动力只剩下老人和妇女,挖掘树坑效率非常低,眼看着要误了农时,他又自己垫资1万元购买了5台挖坑机发给群众,及时种下了油茶树。5月份,他又向县里申请下半年继续种植油茶12万株,争取覆盖全村所有农户,让大家都能有一个长期稳定的产业。

在沈彦东的带领下,外出青年纷纷返乡创业,为了帮助大家发展,他研政策、办贷款、修水柜、跑销路,为创业青年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当他得知创业青年唐毓斌因为建羊舍、买种羊花完了十几万积蓄,已经无力维持合作社生产,他瞒着家里拿出一万元送过去,并鼓励唐毓斌:“创业艰苦,但是再难,坚持就是胜利,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村委说,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

沈彦东在鸡舍查看村民饲养土鸡的生长情况。高东风摄

产业兴了,基础设施还得跟上。2018年,他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500余万元,打通了弄英、弄V2屯村民的回家路,改造了弄叩、弄洪2屯群众的安全路,硬化了弄通、弄北等6屯乡亲的致富路,修建了弄记、水康等6屯孩子们的“幸福大水柜”。2019年,他再次争取了近500万资金,修建了15个大水柜、一条片区联网路和两条硬化路,全村道路通达率达到100%,硬化率达到95%,所有村民都用上了放心水。他还为村民安装了160多盏太阳能路灯,又说服企业家捐助3万元用于订购葡萄、枇杷、柿子树,准备年底给每一户群众发几棵种在房前屋后,打造宜居环境。

驻村一年多,村民们对他的信任与日俱增。村干都说:“沈书记虽然从城里来,但他比我们还了解和爱护群众,他让我们班子的心齐了、群众气顺了、村子变美变亮了,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

采访结束时,沈彦东深情地说:“脱贫攻坚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是一场艰苦而持久的战争,也是一场必须胜利的战争。我能够投身于其中,带领党员干部不断前进,以一个个小的胜利,最终实现脱贫攻坚战的彻底胜利,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更是一种无上荣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沈彦东先后荣获全国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第七届母亲河奖、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广西“全区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成为河池乃至广西驻村第一书记的楷模和榜样。(高东风、沈泉池)

(责编:沈泉池、陈露露)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