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全文!宁吉矗毫矫媛涫抵醒刖霉ぷ骰嵋椋泄咽鞘澜缟献畲笫谐【霉

2019-12-14 20:01:50     来源:和讯名家

  导读:中国要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中高速增长,不仅要确保经济总量实现合理增长,而且要确保经济质量稳步提升。这包括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业不断扩大、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夏旭田、缴翼飞 北京报道

  编   辑丨耿雁冰

  12月1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2019-2020中国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在会上详细解读了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宁吉幢硎荆笆濉惫婊饕副杲确显て冢娼ǔ尚】瞪缁崛〉眯碌闹卮蠼梗

  一是增长符合预期,前三季度GDP增长6.2%,在人均1万美元以上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快增速;

  二是就业不断扩大;

  三是物价总体稳定;

  四是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五是国际收支保持平衡;

  六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七是发展的新动能成长壮大;

  八是民生保障和改善持续加强。

  他认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总的看机遇仍大于挑战。

  一是中国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二是中国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中国GDP大概相当于美国的2/3;

  三是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经济国家;

  四是中国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人口的红利仍然存在,全要素生产率还有巨大空间。

  宁吉粗赋觯岢孤涫抵醒刖霉ぷ骰嵋榫瘢绦ブ氐恪⒉苟贪濉⑶咳跸睢

  一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中高速增长;

  二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

  三是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五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六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解决和改善。

  以下为21世纪经济报道根据宁吉丛谥泄媚昊嵘系姆⒀哉淼氖德既模

  关于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谈几点体会。

  一、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质量稳步提高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以下几个方面支撑了这个结论:

  一是增长符合预期。前三季度GDP同比实际增长6.2%,在世界人均1万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中,这是最高的。

  关于11月份的数据,国家统计局星期一上午10点将公布主要经济指标。现在进出口总额、金融指标,包括利用外资的指标,有关部门已经先行公布了。作为增长先行指标之一的制造业PMI,11月份重回扩张区间,制造业PMI为50.2%,比上月回升了0.9个百分点。在连续6个月低于临界点后,再回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11月份54.4%,比上月回升了1.6个百分点,为今年4月以来最高。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53.5%,回升了2.1个百分点。全年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比上年增加了594万吨,即119亿斤,增长了0.9%,这也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就业不断扩大。1~10月城镇新增就业已经实现了年初110万人以上的增加预期目标。10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都是5.1%,比前几个月稳中略降。

  三是物价总体稳定。虽然11月份CPI同比上涨了4.5%,但这主要是猪肉价格上涨比较快带来的。核心CPI是还是百分之一点多,保持稳定。

  四是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1%,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4%,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还略高于人均GDP的增长率。

  五是国际收支保持平衡。国家外汇储备今年以来都是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货物进出口总额11月份同比增长1.8%,由上月的降转为这个月的升,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9.9%、12.7%,快于全部进出口贸易增长,也反映了市场多元化空间的扩大。1~11月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同比增长6%,这是昨天刚公布的。

  六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需求结构方面,前三季度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产业结构方面,工业建筑业也就是第二产业,再加上服务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90%以上,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是52%以上。第4次经济普查以后,去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53.3%,今年的季度数据比这个还要高一些,全年下来也是稳中有升的。

  七是发展的新动能成长壮大。10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8和3.6个百分点。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000591,股吧)电池、集成电路同比分别增长42.9%、28.4%、23.5%,这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1~10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19.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两个百分点。11月份大家可以想象,有双11,前两天又有双12,所以网上零售还增长得快一些。

  八是民生保障和改善持续加强。扶贫脱贫、生态环保、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社会民生领域都取得新的成绩。

  二、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也在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风险点显著增多,但总的看机遇仍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一是中国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四中全会已经把这方面讲得很清楚,宏观调控积累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丰富的经验。中国20年前成功克服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和挑战,10年前又成功地克服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相信在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前,中国有能力、有条件、有基础继续克服,继续向前。

  二是中国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第4次经济普查数据表明中国的GDP总量去年达到91.9万亿元,按去年的平均汇率相当于13.9万亿美元,美国是超过了20万亿美元,中国大概相当于他的2/3。中国经济基础也到了这一步,科技实力明显增强,科技人员队伍,专利、申请量中国现在都在世界的前位,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基础设施方面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电力装机容量、高速铁路这些代表性的基础设施都居于世界首位,而且排在后面的国家,可以说永远赶不上。

  三是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印度过几年可能要超过中国,中国有近14亿人口。中国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按照去年的人均GDP折算美元大概是9700多美元。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市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市场经济主体,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字,中国有1亿多市场主体,其中有7000万的工商户,3000多万的企业,还有几百万户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按照第4次经济普查,大概也是相当于这个数。中国有2000多万的法人单位和2000多万的产业活动单位,有6000多万的个体工商户。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第3次农业普查,也有好几百万,所以这两个数字都印证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有差距,同时也是潜力所在。沿海地区人均GDP平均达到1万多美元,有的省市,特别是北京上海,都超过了2万美元,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五六千美元的省份还不少。这本身发展的潜力所在,是内需扩大的潜力所在。

  四是中国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人口的红利仍然存在。

  根据国家统计局这几年的监测,农民工外出人数增长的速度,虽然没有前几年那么快,但仍然是保持着增长,特别是农民工在中西部省份之间快速增长,不见得农民工都到沿海的大城市来。中国有两亿六七千万的农民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还有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转移。二元结构的转换没有终结,中国有9亿多劳动力资源,7亿多就业人口,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队伍。

  劳动力的参与率还是可以提高的。根据前几年的数字,中国有1.7亿人才队伍,新的数字没有进行普查,还在增加,中国一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是800多万,加上中专是1200多万,这都是技能人才、知识人才、基本人才。所以在人力资本、人才资源方面,人才的红利越来越显现。

  还要看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还具有较大的潜力。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劳动资本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中国也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中国曾经测算过,发达国家都在60%以上,而中国有百分之三四十,这个差距恰恰是中国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国增长的潜力所在。大家都很关心潜在增长率,增长率的潜力所在,在全要素生产率这一块与发达国家有差距,差距就是潜力。

  三、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中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坚持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同时,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一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经济总量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不仅包括要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中高速增长,而且还包括就业不断扩大、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实现明年的预期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促进供求的动态平衡。不仅要确保经济总量实现量的合理增长,而且要确保经济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

  2013年到2018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约8000万人,今年预计将实现进一步减贫。明年要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政策、资金重点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落实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等措施,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健全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要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相关机制,抓好源头防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中国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风险是可防可控,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压实各方防范化解风险的责任。

  三是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要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以供给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升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居民消费的升级,大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全面提升经济整体的竞争力。

  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和激励机制。

  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要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科技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的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

  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通过优化完善城乡区域布局,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310328)源。

  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改革开放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一大法宝,也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要加快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加快国资国企的改革,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土地计划管理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保护,继续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降低关税总水平,发挥好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推动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健全“一带一路”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加快多双边自贸协议谈判。

  五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实施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宏观经济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预算、保基本民生。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的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同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中国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六是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效解决和改善。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目的所在,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生产消费良性循环的用力方向。

  要发挥政府作用,注意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做好关键试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保障基本生活,兜住基本生活底线,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

  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加大城市困难群体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落实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我的体会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