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号!今年房地产,央妈要这么干!

2020-01-06 19:30:10     来源:和讯名家

  新旧交替之时,也是中央各大部门释放新年信号之时。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每年年初央行都会举行这样的工作会议,总结过去一年取得的工作成效,为接下来的一年制定工作计划。

  针对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会议做了明确的要求,在“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这项重点任务中,提出要“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这也是央行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年度新任务。

重磅信号!今年房地产,央妈要这么干!

  篇幅不多,但却关系到今年房地产市场“钱”的问题。政策再好,没钱也白瞎。但管钱的央行此话一出,今年房地产的资金流入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01为何提出管理房地产金融?

  其实央行并不是今年才关注到房地产金融,对于房地产资金的流入管理,央行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去年也是下“重手”的一年。

  2019年2月,在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就将“加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作为工作要求;

  2019年7月,央行再次明确要“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而这次提到房地产金融,一方面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

  之前讲到,工作会议要“总结去年”和“计划今年”,央行在去年针对房地产做了诸多工作,多次在会议中提及房地产,说明去年房地产金融确实为央行监管重点。

  去年的工作重点在今年肯定是要延续的,所以,在这次的工作会议中会出现房地产的名字。

  另一方面,说明房地产贷款在银行贷款的地位举足轻重,央行不能忽视。

  根据中国央行数据,2019年9月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为43.3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6%,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 28.9%。

  房地产贷款余额逐年增长,虽然增速在调控下有所回落,但占比依旧较大。

  “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意识大家都知道,不让钱过多流入房地产是银行调整的方向。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过多的房地产贷款给银行带来风险的同时,房地产“泡沫”也更容易出现。为了防止因为房地产行业而引发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管制房地产金融势在必行。

  .02将如何管理房地产金融?

  这一问题的答案,从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表态上可以看出。

  今后长效管理落点将是:

  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强化对房地产整体融资状况的监测,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对房地产融资进行逆周期调节。

  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管理改革重要的全球共识。

  相对于货币政策的粗放、整体,宏观审慎政策可直接和集中作用于金融体系或某个金融市场,可谓是精准打击。

图源:网络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实施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引导信贷回归常态,防范信贷过快增长可能引发的风险。

  之后,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更全面和多维度地对金融机构的稳健性进行评估和引导。

  考虑到跨境资本流动容易产生顺周期波动,建立了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逆周期调控,防范资本大进大出冲击宏观稳定。

  目前,中国央行已建立起宏观审慎管理的专职部门,正在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集团的宏观审慎管理。

  未来还将逐步拓展宏观审慎管理的覆盖面,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的组织架构,更好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换句话说,在未来,银行会紧盯房地产坏账,不良资产、违规资产想要流入房地产,不管是通过给购房者放贷,还是给开发商放贷都是条死路!

  .03对楼市有何影响?

  几天前,人们还在为央妈“发糖”而欢呼雀跃,蛰伏了太久的楼市终于要苏醒了!可没过多久,它就化身冰雨,在人们脸上拍。

  今天,是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的日子,加上年末楼市翘尾和对“小阳春”即将到来的期盼,这个年本来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图源:网络

  但房地产市场越是这样被看好、看高,央行就越不能够放任不管。

  所以,银保监会在这之前就明确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落实房住不炒,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

  这相当于告诉你,钱再多,也不一定是给你的。

  房地产的资金并不是放开了,炒房的资本还是给你摁得死死的。

  而这次央行工作会议再次提出要管制房地产金融,相当于将“水龙头”上紧,和之前银保监的调控方向一致。

图源:网络

  中央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想通过多种手段、多维度,使房地产市场回归稳定,这也是最稳妥的调控手段。

  目前,政策方面已经是相对放开了,利率也下调了,这些对于楼市来说都是利好;但同时,在房贷上有所限制,就能够避免资产,尤其是违规资产过多地流入,一松一紧,让房地产在不冷不热中实现“软着陆”。

  不要小看中央,中庸之道它可是运用得很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产PLUS。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岳权利 HN152)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