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外卖!长江上有座“碳中和”水上综合服务区

发布时间:2024-10-09 来源:网络

在长江之上,接收无人机送来的外卖,在水上逛超市、收快递、打台球……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很常见,可你见过供来往船舶停靠的水上服务区吗?

日前,记者来到长江之滨,实地探访了全国首座“碳中和”水上综合服务区——江阴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它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燃)打造,即将于10月18日正式投入运行。

全国首座“碳中和”水上综合服务区即将正式投入运行。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


可同时为5艘万吨船舶加油

从岸上乘坐摆渡船,在水上行驶半个多小时,便可看到“江阴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的醒目标识。

与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不同的是,这座水上服务区由四条趸船顺水布设。船与船之间通过钢质栈桥连接,总长度接近360米。

不过,从功能来看,这座停泊在水上的服务区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超市、篮球场、餐厅、电影院等应有尽有。它自今年8月1日起开始试运行,可以同时为5艘万吨级船舶提供多元化服务。

一艘大型货船停靠在水上服务区旁边加注燃油。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


“服务区集燃油供油、供水、供电、无人机配送、污染物接收、水上交通、商超服务、快递物流、党群服务、政务服务、休闲健身等综合服务于一体。”中国船燃安监部总经理宋兆国介绍。

采访期间,一艘大型货船停靠在服务区旁加注燃油,货船上的两名船员正利用加油的间隙在服务区休闲区打台球。船员刘刚告诉记者,货船从重庆装货出发,到江苏一带卸货,大约一个多月时间往返一趟,返程时来服务区加油。“船上的生活比较枯燥,每次加油需要几个小时,我们也正好借这个时间休闲放松一下,逛逛超市,收收快递。”刘刚说。

水上服务区的篮球场。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


中午时分,一架无人机盘旋着从不远处的岸边飞来,把一份羊肉串稳稳地卸到服务区的甲板上,又盘旋着飞回岸上。

“服务区配备了载货无人机,起飞重量50公斤,配送范围10公里,可以免费为附近锚地船舶提供无人机配送服务。” 宋兆国介绍。

每年结余光伏发电近8万度

作为全国首座“碳中和”水上综合服务区,这座服务区除了可以提供多元化服务之外,还有一大特色就是绿色环保。

在服务区的趸船上,整齐地铺设着一排排光伏板。宋兆国介绍,服务区共安装光伏板420块,光伏板面积近1100平方米,发电装机总容量达248千瓦。服务区通过江底电缆接通岸电。在用电时,优先使用光伏发电,余电通过江底电缆送入电网。

水上服务区布设的光伏发电系统。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


“经测算,服务区光伏发电量减去消耗电量,每年结余绿电近8万度,实现‘碳中和’。”宋兆国说,通过加装光伏发电系统,服务区每年节约自用燃油约80吨,余电上网每年产出直接经济效益约17.5万元,光伏发电系统生命周期预计可累计减排各类有害气体1.6万吨,每年节约成本和创造间接经济效益约82.5万元。

在服务区甲板上,能看到写着“清洁小屋”字样的智能垃圾接收装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智能垃圾接收装置可以对垃圾进行自动称重,其数据可实时上传至海事监管平台。目前服务区的垃圾接收和储存能力达到110立方米。

工作人员介绍水上服务区的智能垃圾接收装置。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 摄


除此之外,据介绍,这座水上服务区把一对油舱改造成污水接收存储舱,污水接收存储能力达到1200立方米,能够满足大型船舶污水接收储存需求。服务区通过引入第三方污染物回收机构,将污水与垃圾转运处理,从而实现污染物“零排放”。

“全国首座‘碳中和’水上综合服务区,不仅是长江上的一座‘绿色驿站’,更是中国绿色航运的一个缩影。”宋兆国表示,这座水上服务区展示了央企在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为广大船员提供了更加暖心和优质的贴心服务,也为长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Copyright @ 200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