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良种化、信息化 河南鹤壁用科技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2019-06-16 11:02:0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乔地

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记者  乔地

6月11日,在浚县30万亩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内,大型收割机在金黄的麦田里轰鸣而过,吞下沉甸甸的麦穗,吐出金灿灿的麦粒。记者从河南省鹤壁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1日17时,该市已收获小麦120万亩,约占种植面积的90%。

“从小型升级到大中型,从背负式到自走式,从看重价格到注重性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大提高了麦收效率。”鹤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秦学田介绍,今年麦收期间,鹤壁市联合收割机投入总量在1.25万台以上,其中包括许多新增的大喂入量收割机,小麦机收率达97%以上。

除了高性能联合收割机大大加快了麦收进度以外,鹤壁市“三夏”还呈现出不少令人欣喜的新特点:优质品种小麦越来越多,秸秆利用有了新方式。

“一个品种如果生产上不稳定,出现品质下降,就得重新找来源、调配方。”浚县种粮大户傅太华说,通过持续对比了10多个小麦品种,他最终选择“郑麦369”发展大规模订单生产,在去年出现大面积倒春寒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该品种产量几乎不受影响,亩产稳定保持在1000斤左右。

“老傅说得对,优质麦现在越来越吃香了。”浚县伟一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位起介绍,该合作社流转的3000多亩地今年全部种上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新麦26”,并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累计种植逾4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今年合作社还与两家公司签订生产订单,计划试种500亩高粱、500亩大豆,预计每亩地可实现增收250元左右。

近年来,鹤壁市积极顺应市场变化,全力调优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油料、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按照‘四优四化’和供给侧改革要求,鹤壁市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按照市场需求实行以销定产,优质专用小麦订单率达100%。”鹤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刘斌说。

除了直接还田,对秸秆进行过腹还田如今也在鹤壁流行起来,淇县庙口镇郭湾村村民索玉兵的专业合作社养殖牛羊,他采购了玉米收割机、秸秆粉碎机、运输车等设备,每年收购周边20多个行政村逾9000吨秸秆,其中一部分用作牛羊的饲料,剩余部分卖给周边的养殖场,一年可获得收益近15万元。

数据显示,鹤壁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2%,高于省定目标4个百分点,重点部位利用率达95%,且连续两年达到省禁烧办零火点目标。由慢到快、由量到质、由黑转绿,一个传统农业大市,正在向现代农业强市快速迈进。

在浚县30万亩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区不远处,被白色栅栏圈起的农田信息监视系统尤为引人注目。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小麦生长季节,技术人员都会实时查看示范区内的湿度、墒情等数据。“各项指标一旦达到预警阈值,预警信息及农业生产建议就会及时发送至农民的手机上。”高级工程师王福州告诉记者。

鹤壁耕地面积虽少,却成为全省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基地,得益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驾护航,先后创造了25项全国粮食高产纪录。鹤壁市积极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建成了“市有平台、县有中心、乡有信息站、田有采集点”覆盖全域的信息网络,并在全市81个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实现“双覆盖”,60个站点安装物联采集仪器,布设仪器2400台。同时,该市高效利用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自动收集环境要素、农艺参数等并实时传输、智能分析、及时发布,做到农田生态环境、苗情、灾情的可视化、数据化处理,把预警信号、防范措施及时传递到农业生产一线,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