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2024-03-27 18:12:47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目前,“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已进入实施中期,进入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推动形成更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阶段。

日前,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2024年重点专项组织实施工作会在京召开。总体专家组代表、项目法人单位代表、成果突出项目负责人、企业项目代表、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等踊跃发言。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启动实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作为项目法人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在组织实施重点专项过程中,既是践行者也是受益者。“十四五”以来,学校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农业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黑土地保护与利用、乡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课题29项。

“通过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了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学校助力龙江坚持国家战略定位,发挥‘五大安全’保障能力和建好建强国家‘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竹青表示。

为农业精准设计改良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是“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重点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的主持人。

针对底盘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高彩霞介绍,本项目开展了从“设计原创基因编辑新工具,开发新一代基因编辑底层技术;到研发基因编辑工具箱,实现高效农业基因编辑关键技术体系创新;再到拓展基因编辑工具在农业生物中的应用场景,实现基因编辑育种技术自主可控”的全链条联合式攻关,全面加快农业底盘技术突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基因编辑新工具及农业基因编辑关键技术,为农业精准设计改良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经过一年多的项目实施,高彩霞团队在原创基因编辑工具创新上,一方面获得了全新TraC、Casπ等基因编辑新系统,另一方面通过创新蛋白聚类方法挖掘脱氨酶,获得了一系列新型碱基编辑工具。在农业基因编辑技术创新上,不仅开发了植物新型大片段DNA插入新工具PrimeRoot,而且建立了可预测的精细下调目标基因蛋白表达新方法。

科研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和智能农机装备”专项是涉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要专项,罗锡文院士、陈学庚院士和赵春江院士在内的十多位专家,是该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

“我们的科研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我们科研工作必须从立项评审、组织实施、绩效评估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把农业科研工作做好做实,努力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使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国家农业强国建设。”赵春江院士表示。

为此,赵春江建议,科研立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优化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应该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案和目标,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科研的针对性。

同时,赵春江建议,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科研成果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应该积极探索科研成果的转化路径,加强与企业和农户的对接,促进科技与生产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服务。

着力推进“三项任务”实施“三大行动”

目前,“十四五”重点专项已启动实施3批项目。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做好农业农村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组织实施,推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邓小明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强化场景创新、用户评价和有效监管。对有明确应用场景的项目,在任务书中要提出项目实施与成果落地的场景地点并建立场景清单。根据不同专项特点,梳理来自行业、企业、基层推广部门等不同类型用户并建立用户清单,主动邀请用户代表参与项目管理,共同推动项目高质量实施。探索建立项目年度执行情况集中交流工作机制。同时,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对执行好的项目召开经验交流会,对于进度不够理想或执行存在困难的项目召开座谈会。结合项目启动开展财务培训,从源头规范科研经费使用。邀请财务专家参加中期检查和年度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邓小明强调,2024年,农村中心做好重点专项管理工作,要着力推进完善管理制度、优化项目管理、注重成果凝练“三项任务”,启动实施重点专项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成果“进园入县”、重大调研推进“三大行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