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使命》科学与电影艺术融合

2024-04-21 21:25:51     来源:中国科技学会

由中国科学技术馆、“我们的太空”主办,嘉星一族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火星使命》创作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首部以航天员为题材的特效科普巨幕实拍电影《火星使命》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与“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联合出品。

       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郑虎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主任许向阳、中国地质博物馆原副馆长刘树臣、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信处处长王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周雯、北京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尹树国、《火星使命》科学顾问、航天作家、《神剑》杂志主编兰宁远、《火星使命》视效指导张钊、火星1号基地 CEO白帆、《火星使命》执行制片人、之知科普抖音账号负责人章人之、知乎科普博主许坤等就影片创作主题、艺术表达与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的融合等问题进行各方面、多角度深入研讨交流。《当代电影》杂志编辑部主任张昱、《中国科技新闻网》编辑中心主任吴黛、《科学家》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崔琦、北京科技报副总编于彤、北京科技报社记者李晶、《中国科技新闻网》记者李淑贤等媒体代表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副秘书长,本片制片人柴俪杰主持。

       与会专家表示,作为一部传递科学精神、感人、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巨幕电影,《火星使命》讲述了航天科技工作者在事业和家庭面前的选择,赞颂了他们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舍弃小家为国家的高尚情怀。作为一部科普剧情片,《火星使命》不仅介绍了大量火星探索与航天员选拔的相关科学知识,更将目光聚焦在航天员的生活,以儿童的视角讲述中国航天员的亲情故事。该影片在创作思路、艺术表现、科学精神和社会价值等方面,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肯定。

传递正向的生命观,打造孩子们爱看的科普影片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网信处王纯处长认为,这部影片传递了一种正向的职业观、生命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将理想建立在更纯粹的对宇宙探索和生命追寻的兴趣上,并客观展示了航天员职业的崇高与背后的艰辛,是一部充满童趣和科学精神、值得向孩子们推广的科普电影。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周雯也表示,作为孩儿的娘,是真的被这个片子打动了。也会带儿子过来看,影片是一个非常好的对于母爱的教育影片。作为所有的职业女性,大家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没有时间陪孩子,但是母爱其实在,所以我觉得这个事不只是我们看到的特殊行业的女性,可能现在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我觉得这种情感教育、母爱教育是特别重要的。

 另外,这是一种审美的教育。现在大家也知道就是孩子看好东西的时间其实越来越少了,大量的手机的短视频其实是对孩子审美的一种破坏。尤其是我觉得很精彩的一点,当仝仝在黑板前把它推开了之后,后面全是这种特效的阐述,我觉得这些的手法都是用得非常好的,让你觉得很自然,又用了这种电影化的手法,而且现在我觉得真正从广义的动画和电影来讲,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边界了,我觉得它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了,所以其实很多的手段都是可以用上的。

我觉得这个片子给我感觉觉得特别好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都知道,我们其实都是带着孩子来科技馆,科技馆就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小手拉大手模式的这样的一个地方。影片首先它是儿童视点,孩子会喜欢看,包括他们去亲手搭建实验舱整个过程,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大人居高临下的去揣测说,孩子应该怎么想。让我们觉得它不是一个俯视的角度,而是一个跟孩子平视的角度去创作,还有一个就是小手拉大手的模式,这里面的母爱观包括家庭观,它其实就是让大人坐在里面也是看得下去的。

科普的新形式

北京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尹树国指出,电影这种形式呈现科普内容非常接地气。影片把背后的这一批人的真实情感和我们最前沿的航天科技很好的结合在一块。格式方面,有没有可能把它再做多一些放映格式,让它在更多的平台上去传播,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广泛传播

       中国地质博物馆原副馆长刘树臣表示,我相信这个电影能够在青少年群体中引起很大的轰动。因为选题非常好。第二个很重要的是,本片创作是一个以故事的这种形式来体现我们科普的一些内容。用的这种手法是很巧妙的。原来我看的就是纪录片的作品,纪录型的科普影片多,故事性的这种表达还是非常非常少的。

       同时,下一步创作的时候可以围绕影片创作出一些副产品,比如说我主打的是一个长篇电影,我出产的可能是系列的作品,这样的话你的付出或者说投入产出,它的效益就会倍增。

科普电影制片

     《火星使命》电影拍摄场地火星1号基地 CEO白帆,希望能够继续跟各制作单位深入合作,提供一个类火星的场景,做好全套的服务,南方见不着西北荒凉的戈壁这样一个沉浸式的场景,希望未来可以创造更多有意思关于火星这样的主题产品出来。

      《火星使命》执行制片人,之知科普抖音账号负责人章人之也分享了自己的制片感受。我看今天首映式来了得有好几百人,小朋友占绝大多数。不管是商业电影也好,是艺术电影也好,或者是科学电影。总之希望能够继续为小朋友们去做一些能够打动人心的电影。真善美,不是一句空话,我觉得“真”是科学最本质的东西,科学和艺术确实教给了我这三个字,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三个字。

      《火星使命》视效指导张钊分享说,我做科幻片可以大胆的去想象,大胆去赋予电影的一些色彩,但是科普片它就有很独到之处,我不能这个东西太夸张,要有一些科学依据在里面。这些内容我们当时做的时候也跟很多科学家、院士反反复复的去确认我们做的这些东西正不正确,来回反复地去修改。我也非常的想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更多接触这样的科教片。并且我们这部片子又是在巨幕上面去播放。这种震撼感还是非常强的,包括音效环绕,视觉冲击力是非常强的,所以我还是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也希望以后能够多多的学习科学知识,这次真的是扩展了很多知识面。

新时代科学的跨界融合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文化传播专委会主任许向阳指出,科学文化传播领域碎片化、快餐式、片面性的信息充斥媒体,很容易误导受众。科普电影承载信息容量大,可以相对全面、系统、深刻的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保证了作品的思想性,有效提升人们科学素养。科普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进行创作,也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受众在接受科学文化信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要提倡科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

      《火星使命》科学顾问、航天作家、《神剑》杂志主编兰宁远分享说通过跟科学家接触了以后,发现科学家身上都是有血有肉、都是有人文情怀的,只要你真正走进了这群人,他们是很值得我们去用艺术的形式去表达的。

      中国电影家协会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郑虎最后讲到,今天有幸参加《火星使命》首映式很震撼,很鼓舞。首先要向出品支持单位和摄制组主创团队致敬,祝贺!我是几年前听到柴俪杰老师在做这部片子,很心动、很期待。我始终认为在整个片种体系中,有科教片这么一个特定片种类型,一定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特别是在当下儿童电影整体市场面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我们在科技馆特定的区域做科教电影传播与科普内容表达,既是一种片种的使然,也是一种当下更好推进儿童电影工作的表达。


科教片以及科幻片,给我们电影创作提供了一种自然界大视效表达的影像基础,加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自然观、科学观以及人文情感的大爱主题展现,必将催生更多科教及科幻电影大作问世。同时,我觉得未来这类题材的影片创作空间广阔。《火星使命》将航天与火星的相关知识转化为实拍故事情节,有效地传播了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是一部值得肯定和期待的科教电影,相信《火星使命》的公映能激发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科学梦、航天梦。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