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存量崛起时代,贝壳找房谋求居住产业新风口

2019-04-26 06:37:59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房地产行业格局正在生变。随着城市开发逐步成熟,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配套更为成熟的存量房逐步成为市场选择。数据显示,2018年北上广深存量房成交套数分别高出新房成交3.35倍、1.3倍、1.12倍、2.2倍。

  行业新浪潮中,我国房产经纪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随着我国居住服务发展进入品质提升新阶段,居住需求和供给将出现深刻变革。”贝壳找房董事长左晖认为。新居住时代已经来临,数字化手段将重塑居住产业互联网

  存量市场下的“新居住”

  回顾中国住房发展史,中国房地产从无到有、从增量扩张到存量崛起,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的重要产业。“过去20年行业高速成长,居住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很多家庭已经在换房和追求居住品质的改善。”左晖称。

  海通证券(600837)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北上广深存量房成交套数分别高出新房成交3.35倍、1.3倍、1.12倍、2.2倍。2014至2018年四城此项比值的五年均值分别为2.47倍、1.34倍、1.06倍、2.05倍。

  八个二线城市(杭州(楼盘)、南京(楼盘)、武汉(楼盘)、成都、青岛(楼盘)、苏州(楼盘)、南昌(楼盘)、厦门(楼盘))2010年至2018年二手房成交套数与新房成交套数比值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南京、苏州和厦门的二手房成交套数已经超过新房成交套数。

  在这片商业蓝海中,贝壳找房首提“新居住时代”。贝壳找房CEO彭永东指出,新居住即以行业基础设施和信用体系建立为基础,实现服务协作化、服务标准化、服务闭环化,以平台聚合推动行业共融共生。“新居住时代是服务者价值全面崛起的时代、是数字化价值全面崛起的时代。”

  “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取代房产经纪服务者的位置,他们始终是消费者最信任的专业顾问。”全美最大的房地产销售网络MLS总裁兼CEO詹姆斯・哈里森同样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大数据正重塑居住体验。“未来五年,中国有2.5亿套房产将被‘数字化’”,彭永东指出。

  市场供需变革

  互联网之风刮至社会行业各个角落时,房地产内部也在生变。左晖认为,随着我国居住服务发展进入品质提升新阶段,居住需求和供给将出现深刻变革。

  从住房消费需求结构看,消费者需要享受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向往品质居住体验;需要房屋在不同市场之间高效流通,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此外还需与社区公共服务建立更加紧密和谐的交互。

  而为了实现消费者居住需求升级,供给端也将会出现新模式。左晖提到,房企在建设房屋时将更尊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互联网技术将进一步融入交易和居住过程中;社区生活关系亦将重构。

  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对整个不动产行业进行线上改造。

  而贝壳找房所做的是搭建一个平台,将品牌、门店和经纪人有机连接在一起,通过平台赋能品牌、品牌赋能门店、门店赋能经纪人,最终通过以“人店”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透明、方便快捷的居住服务。

  在数字化建设上,其力图实现服务和交易流程线上化,如线上挂牌、线上浏览、线上IM咨询,此外还涉及对线下数据的线上化建设,人、店、客、楼盘、商圈等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等。智能化方面,主要包括VR看房、智能家居等。

  万亿市场蓝海可期

  在贝壳找房的战略图景中,与“住”有关的市场前景无限。“用户所有和‘住’相关的需求,都可以在新居住平台上得到满足。”彭永东表示。

  从现实情况看,行业红利确实可观。据链家数据,2017年全国二手房和新房GMV比值为0.53。以海外成熟国家二手房交易市场成交大致是新房3~4倍来看,我国二手房交易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海通证券预计,对标发达国家,预计全国二手房交易规模长期可达10.75万亿元。在租赁市场,其估算全国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带来的租赁收入规模约为1.5万亿元。

  巨大市场诱惑下,贝壳找房又将如何定义其发展路径?左晖认为,新居住未来图景构建,离不开数字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品牌协作、服务者职业化这五大支柱。

  从数据标准化到体验线上化,再到服务智能化,数字化建设是提升服务体验的重要保障;其次,无论是真房源体系,还是在交易服务的制度设计、流程设计,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两件事情,一是推动行业效率大幅提升,二是让消费者需求得到最大满足。”左晖表示。截至目前,贝壳找房线下连接门店超2.1万家、连接经纪人超20万人、入驻经纪品牌超160个;楼盘字典房源数据化管理1.87亿套,累计扫描和重建VR房源118余万套。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科技新闻传播、科技知识普及 - 中国科技新闻网
关注微信公众号(kjxw001)及微博(中国科技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推荐阅读
已加载全部内容
点击加载更多